广袤的乡村地区,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传承至今的伟大中华文明,并为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稳固的基础。然而在现代化转型中,乡村地区经历着城乡社会变迁带来的阵痛,面临着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发展、消除人口贫困等任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2008年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2011年城乡规划学确立为一级学科顺应了新时期城乡协调发展的诉求,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四化同步,统筹城乡”的基本原则,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乡村规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值此重要历史阶段,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重要使命。
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住建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支持下,协同各方,共同发起以下行动倡议:
一、面向乡村规划建设需求,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乡村规划教育事业,携力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各地协同共建一批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广大师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认识乡村、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同时也为更多专业人员提供在地化的交流和培训条件。
二、积极推动乡村规划理论和实践教学进入课堂,分地区搭建联合教学平台,共同探索城乡规划教育的新模式。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和教学经验交流,通过联合教学、联合评图等方式,共同提高乡村规划教学水平。
三、加强多学科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规划教育知识体系。组织编写乡村规划教材及案例库,逐步完善适应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以高校为主要阵地,以学会为重要纽带,创新多方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校内与校外联动、学界与业界联动、学校与地方联动,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基地结合。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训,加强高校为社会培养乡村规划建设人才的能力。
让我们共同行动,携手推进乡村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发起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
支持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住建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