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里的迁徙路——寻找理想的家

2022-04-27 09:0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  者| 张  莉 陕西省宝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宝鸡从事规划工作二十余年了,恰逢这个西部中等城市蓬勃发展、飞速扩张的黄金时期,既为此努力工作、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又深入其中、走过了个人从青年到中年的生活道路,住所也由于种种原因不断变动,目前即将要面临第八次搬迁。回望自己的迁徙之路,辗转的经历是对“美好人居什么样?”的答案的追寻,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注脚。

城市即景(照片来源:鹿雅君).jpg

城市即景(照片来源:鹿雅君)

宝鸡是沿渭河川道发展的带状城市,城区就像一幅时光绘就的画卷,由西北角三四十年代的老城开始,逐步向东、向南徐徐展开。细想起来,自己住所的变迁应和了城市发展步伐和人生任务,经历了从无到有、逐学而居、应对老龄三个阶段。我上班的1997年是福利房的尾声时代,城市的人口仅有现在的一半,土地市场化的大幕还未拉开。城市居民的居住形态主要有两种,大企业单位自己打造小社会,中小型单位则多是前办公加后住宅的布局形式,上班是同事,下班是邻居,有一种家人似的亲密。偶有一两个“四菜一汤”布局的高端小区,中心绿地、幼儿园、小学、菜市场、医院、公交站点等齐备,方便舒适,现在看起来很好的践行了生活圈、职住平衡等规划理念。次一些的是早期建设腾退下来的房子,出了单元门就是大街,没有暖气的两室一厅,各家各户轮流抄表收费,是个承载了年轻人新婚欢乐的熟人社会,我也在这里安下了第一个家。

过了五年,房地产大潮初起,西安的城市化吸引力逐渐凸显,建筑类设计院里年富力强且有注册证的老总纷纷离职,以西安为主要目的地的人口流失、县区人口向市区集中的双向人口流动趋势逐步彰显。我的生活里增添了孩子和帮带的老人变成五口之家,关于居住的烦恼渐多,炎热的夏夜难以安眠、寒冷的冬天孩子总得裹得严严实实、带着孩子的老人跨不过车流不息的道路……看到我们的困境,有一位离职的老兄将自己在单位后院的房子给我们借住,冬日暖气带来了深切的幸福感,至今感激。2007年,终于盼到了自己的房子,是离单位远一些的独楼栋,面积大设施全,看起来是要住一辈子的完美房子,然而不久之后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年少无知……城市已然进入了快速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阶段,行政办公功能东迁了十来公里,单位也随之搬迁,从步行二十分钟到开车半小时,大大刷新了人们对于上班通勤的想象。同时,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教育医疗产业化的思路下,公共资源的不平衡已悄然显现,已经看到的是这个房子一墙之隔的小学相对较差,没有看到的是后面初中、高中的漫漫征途。而自己家里,三代人在一个屋檐下过久了,压抑和隐忍、磕磕碰碰总是难免。随着孩子的成长,租房陪读成为常态,早上车程30分钟以上还要早到抢车位也是常态,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基本上2小时以上,日常生活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我们逐学而居多次搬迁的第二个阶段,也是这城市发展最快的十五年,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很难静心营造、积攒些什么。

二十年过去了,纸面上的老龄化数字真真切切的映射到个人的生活中,家里老人的身体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差下来,行动迟缓、听力极差,必须要近距离居住方便照看。这时候的我需要一个可以支撑起养老服务设施的大社区,一大一小两代居的房型,有各种适老化的设计,而市面上这样的产品仍然不多。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房地产和二手房市场低迷,置换房产压力更大,应对老龄的居住任务却刻不容缓。

窗外(照片来源:自摄).jpg

窗外(照片来源:张莉)

二十几年间,住宅市场经历了从起步到加速、再到放缓的发展历程,为大量新市民提供了庇护之所,是巨大的发展成就。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叠加上人生阶段的不同任务,好像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点。理想化的人居环境什么样呢?从微观层面来看,住宅建筑要有一定的建设标准和完善的设施,有可调整变化的户型适应人生各阶段包括子女成长、多孩等生活需求;从中观层面来看,小区要有适中的规模,结合周边的生活圈体系,支撑起完备的服务设施;从宏观层面来看,合理的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均衡的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充沛的生态休闲空间等都真切的影响着居住者的幸福感。

就宝鸡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处于从增量转向存量的发展阶段,新区和老区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城市里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在老城区,大多建设于2000年之前,不可避免的存在建筑质量不佳、停车位等设施缺乏、物业服务不足、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原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也因面积较小、没有扩大空间而向新区转移,年轻人大量迁出、老龄化显著,老城区面临优势资源丧失、活力不在的危机。目前,个别区段的楼栋已经出现既租不出、又卖不掉,几乎全楼空置的现象。另外三分之二的新城区住宅建设于2000年后,大批高层住宅外观雷同、公共空间匮乏、邻里关系冷漠,街区层面则面临快速发展下公共设施建设滞后、路网密度不足、城市风貌丧失等共性问题。

等待焕发生机的老城区1(照片来源:自摄).jpg

等待焕发生机的老城区(照片来源:张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就宝鸡这样的中等城市而言,通过努力在区域城市群中找准定位,以发挥城市优势、凸显宜居城市特色来实现对人口的吸引,也大有可为。宝鸡的老城区有着相对宽裕的尺度和空间资源,有着完备的公共设施,可以从空间资源挖掘入手,补齐老区短板,通过制度创新增添社区活力。比如收购僵化沉寂的片区,采用类似深圳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手法改造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以较小的代价提供保障房,并为社区引入活力;采用针灸式更新方法拆除闲置煤棚、乱搭乱建房屋,增添绿地、健身设施,营造环境“触媒”;整合老城区闲置商业用房,鼓励引导养老服务设施入住等等。对于新区来说,要以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为目标,合理把握出让用地规模,严格按照各级生活圈的建设要求配置设施,更加重视各层级的城市设计等等。

回顾自己居住经历,是生活条件不断向好而欲望和需求不断攀升的过程,是“主要矛盾”的个人化表现。忆往昔感念自己拥有且不断改善的一切,看未来又不满足于仅在水泥森林里蜗居。美好人居什么样呢?是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是鸟语花香的环境和舒心的邻里关系,是一个配得上称之为“家”、能够留存记忆的地方。作为一个城居者,作为一个规划人,对美好人居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推动城乡权利平等开放,促进城乡人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