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讯> 深度报道

王蒙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22-12-19 09:50

流域与生态脆弱区国土空间规划

县域是“城-镇-村”体系完整的基本单元,县是国土空间管控与实施事权高度统一的治理单位。因此,构建“3大区、7亚区、24子区”的地域适宜性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具有鲜明的实时性、落地性。

2022-12-16 20:46

规话名城 | 刘仁义:我与名城的故事——感悟与启示

安徽省现有15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国家名城7座),众多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和徽派建筑构成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以安徽省名城保护工作为例,回顾一下我和名城一起走过的岁月。

2022-12-16 20:26

边兰春: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复兴

场所认同感也许不再仅仅是关于文化意义的讨论,未来通过新的技术与方法的融入,进行具有地域文化认同的场所营造和场景创生,也会在低碳水乡、智慧规划中形成更广泛的认同。

2022-12-14 09:16

刘守英: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未来10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来的五个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想要回答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没有解决的基本问题。

2022-12-13 14:51

尹稚等:中国新型城镇化进入区域协同发展阶段

中国新型城镇化正进入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要深入推进“主体形态—区域协同—协同治理”三位一体的区域发展与城镇化格局,走出一条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2022-12-12 15:41

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体现了哪些发展逻辑?一起来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刊发在《人民论坛》的最新文章。

2022-12-12 10:41

南京实践为全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贡献智慧

日前,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正式公布,南京小西湖项目荣获创新设计项目大奖。据悉,该奖项旨在颁给表现杰出设计且与历史背景完美结合的新建项目,自2000年UNESCO亚太遗产奖建立以来,江苏省首次荣获该奖项。

2022-12-09 14:40

王建国: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更新前提

无论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高效运转的机器还是一个玄幻宇宙的人类社会载体,城市都会经历萌芽、初生、成长、壮大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其中也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的演化、结构调整、肌理改变、形态织补以及更新再生的岁月留痕。

2022-12-09 11:03

李国平: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结合成熟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出发,根据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测度指标,识别出当前我国城市群存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2022-12-09 10:33

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从无锡基因里看中国式现代化

撰稿人弗兰克·霍萨克写道:水是让无锡像时钟一样顺畅运转的关键因素。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学者的话说,无锡的性格与水紧密联系,无锡人善于乘风破浪,当“弄潮儿”。

2022-12-09 09:25

筑牢城市温暖底线

从无障碍设施到无障碍环境,再到全面建设无障碍城市,无障碍友好的内涵逐步扩大,“坚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温柔”。

2022-12-08 15:59

回忆郭黛姮先生若干事

巨匠已逝,但她的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学术视野、严谨治学态度,以及在遗产科学和数字遗产方面的开拓创新精神仍将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的事业上,坚定信念,不断前行!

2022-12-08 15:01

单彦名:十年回首,不思量,寿县故事多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我们根据这些现状问题和老百姓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是古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传承价值是古城保护的核心。

2022-12-08 11:13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走向

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12-08 10:58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樊杰:“投资于人”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