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政策解读 > 正文

李和平教授:15分钟生活圈 让重庆成为“全龄友好型城市”

2024-03-28 09:33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记者 陈竹

562c11dfa9ec8a13740f3eb804ef5582a1ecc04f.png

李和平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

3月26日,“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举行,相关部门对《规划》的解读引发市民关注。

《规划》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是许多老百姓关心的内容。带着这个问题,上游新闻记者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和平教授进行了采访。

“重庆市具有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独特地理格局,‘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已经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李和平教授说,《规划》进一步优化重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三峡库区生态功能,筑牢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生态屏障;利用独特的山水条件,构筑绿地开放空间系统;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突出特色风貌分区,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总体来说就是,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人民生活更美好。”他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交通更加便捷。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形成四向联通、铁公水空联运的对外开放通道,将使得重庆对外(国内其他地区和境外)联系更加便捷。同时,主城都市区以轨道交通引领的综合交通体系将逐步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随着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家门口到轨道站的‘最后一公里’联系会更加舒适便捷。”李和平教授说。

生活更加方便。构建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彰显魅力、类型多样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育服务体系等。同时,规划建设高品质生活圈,引导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

城市更加靓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提升,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优化提升老城区环境细节品质;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构建山城特色体系,做优山城公园、山城崖壁、山城洞天、山城步道、山城阳台等系列特色品牌,实现“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生态愿景,让城市景观风貌更加靓丽。

乡村更加和美。《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大美田园”“巴渝风韵”“山水乡旅”三类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和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传承巴渝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村聚落特征,促进历史文化、自然山体和城镇乡村融合发展。届时,重庆的乡村生活和环境将更加和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